作者:cgq198028 回复日期:2022-06-15 08:03:12
最近在追一部剧——《梦华录》,大美女刘亦菲主演的。这部剧从名字到内容,都参考了宋代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知道这本书的人可能不多,但对于希望了解宋朝真实面貌的人来说,却是一本必读书。书中对北宋都城东京(现在的河南开封,相对于西京洛阳而言)的城市布局、街道店铺、宫观庙宇、风俗习惯、饮食日常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翻开这本书,一座800多年前的繁华大都市便呈现在眼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从庄严的国家仪式到喧闹的庙会夜市,从酒楼茶肆到勾栏瓦舍(演艺场所),都历历在目。
这本书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作者孟元老童年的时候跟着做官的长辈来到东京,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东京非常熟悉。直到靖康年间,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东京沦陷,他才逃到了江南。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免喜欢追忆往事,把青春年少时的快乐时光点点滴滴记录成文字,就有了这本《东京梦华录》。之所以叫“梦华录”,源自黄帝梦游华胥氏之国的典故。黄帝在梦中游历了美好和谐的乌托邦——华胥国,醒来之后,大受启发,按照华胥国的模式治理天下,实现了天下大治。对于晚年的孟元老来说,东京往事就像一场美梦,既真实又幻灭。
《东京梦华录》虽然鲜为人知,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大家一定听说过。孟元老和张择端都生活在宋徽宗时代的东京,面对的是同一个不久之后就要灰飞烟灭、国破家亡的太平盛世,他们分别用文字和画笔记录了这个时代。所以,他们的作品可以彼此参照,相互印证。《清明上河图》可以图解《东京梦华录》,而《东京梦华录》就像《清明上河图》的文字注解。随便举几个例子,就能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契合。

《清明上河图》上最醒目的就是那座横跨河两岸的木拱桥。在《东京梦华录》里,我们就可以找到这座桥。书中记载:汴河上的第一座桥位于东京外城东南角上的东水门外7里,名叫“虹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河上。这座桥是以巨大的木料搭建的,下面没有桥柱,而且粉刷成了红色。与《清明上河图》对照一下,两者完全吻合。


《清明上河图》上虹桥的桥头画了一家脚店,城门里还有一家正店。《东京梦华录》“酒楼”一节便有关于“正店”和“脚店”的记载。“在京正店七十二戸,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所谓正店和脚店,主要的区别在酒水的经营范围上。宋朝实行酒水专卖,正店享有酿酒和酒水批发的权利,脚店只能从正店那里批发酒水零售。在脚店门口还有一个高耸的牌楼,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这叫彩楼,“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而欢门就是把门面窗户都用红绿的彩帛装饰起来。这跟现在商场的橱窗、充气拱门之类的装饰,形式和作用差不多。





在《清明上河图》上,画了很多车子,牛车、驴车,载人的、载货的,有厢有盖的、露天敞篷的。对照《东京梦华录》的记载,我们可以一一弄清楚这些都是什么车,在“搬载杂卖”一节里,介绍了各种车型,有几头牛拉的太平车,独牛拉的平头车,有家眷坐的车子,有厢有盖,还挂着帘子,另外有独轮的串车以及名唤“浪子车”两轮平板车。
所以,完全可以把《清明上河图》当作《东京梦华录》的插图来使用。出版社是否可以考虑出一本用拆分后的《清明上河图》各局部作为配图的《东京梦华录》?最近几年,为了研究宋朝,我把《东京梦华录》反复看了几遍。接下来,我会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算作是抛砖引玉,为阅读原著做个铺垫吧。
这本书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作者孟元老童年的时候跟着做官的长辈来到东京,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东京非常熟悉。直到靖康年间,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东京沦陷,他才逃到了江南。随着年龄的增长,难免喜欢追忆往事,把青春年少时的快乐时光点点滴滴记录成文字,就有了这本《东京梦华录》。之所以叫“梦华录”,源自黄帝梦游华胥氏之国的典故。黄帝在梦中游历了美好和谐的乌托邦——华胥国,醒来之后,大受启发,按照华胥国的模式治理天下,实现了天下大治。对于晚年的孟元老来说,东京往事就像一场美梦,既真实又幻灭。
《东京梦华录》虽然鲜为人知,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大家一定听说过。孟元老和张择端都生活在宋徽宗时代的东京,面对的是同一个不久之后就要灰飞烟灭、国破家亡的太平盛世,他们分别用文字和画笔记录了这个时代。所以,他们的作品可以彼此参照,相互印证。《清明上河图》可以图解《东京梦华录》,而《东京梦华录》就像《清明上河图》的文字注解。随便举几个例子,就能看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契合。

《清明上河图》上最醒目的就是那座横跨河两岸的木拱桥。在《东京梦华录》里,我们就可以找到这座桥。书中记载:汴河上的第一座桥位于东京外城东南角上的东水门外7里,名叫“虹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河上。这座桥是以巨大的木料搭建的,下面没有桥柱,而且粉刷成了红色。与《清明上河图》对照一下,两者完全吻合。


《清明上河图》上虹桥的桥头画了一家脚店,城门里还有一家正店。《东京梦华录》“酒楼”一节便有关于“正店”和“脚店”的记载。“在京正店七十二戸,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所谓正店和脚店,主要的区别在酒水的经营范围上。宋朝实行酒水专卖,正店享有酿酒和酒水批发的权利,脚店只能从正店那里批发酒水零售。在脚店门口还有一个高耸的牌楼,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这叫彩楼,“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而欢门就是把门面窗户都用红绿的彩帛装饰起来。这跟现在商场的橱窗、充气拱门之类的装饰,形式和作用差不多。





在《清明上河图》上,画了很多车子,牛车、驴车,载人的、载货的,有厢有盖的、露天敞篷的。对照《东京梦华录》的记载,我们可以一一弄清楚这些都是什么车,在“搬载杂卖”一节里,介绍了各种车型,有几头牛拉的太平车,独牛拉的平头车,有家眷坐的车子,有厢有盖,还挂着帘子,另外有独轮的串车以及名唤“浪子车”两轮平板车。
所以,完全可以把《清明上河图》当作《东京梦华录》的插图来使用。出版社是否可以考虑出一本用拆分后的《清明上河图》各局部作为配图的《东京梦华录》?最近几年,为了研究宋朝,我把《东京梦华录》反复看了几遍。接下来,我会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算作是抛砖引玉,为阅读原著做个铺垫吧。
作者:cgq198028 回复日期:2022-06-15 15:08:50
“梦华”也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繁华如梦,转眼即逝。从北宋末期的繁华盛世到靖康之变、国破家亡,惨不忍睹,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猝然发生的。身在其间的人一定觉得好像做了一场梦,恍如隔世吧。
作者:cgq198028 回复日期:2022-06-17 09:46:40
号称当时世界上第一大都市,人口上百万的北宋东京到底长啥样?今天我们结合《东京梦华录》与《清明上河图》来看看北宋东京的城市布局。

从图上可以看出,东京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东京城是城套城,外城、内城加宫城。外城周长40多里,外面还有一圈护城河,叫“护龙河”。护龙河宽10多丈,绿化搞得很好,两岸都种植了杨柳,岸边还砌了墙,主要是怕大家不小心失足落水;外城是东京最重要的防御工事,有专门的工程兵部队负责修缮,叫作广固军,编制竟然有20个营(指挥),将近1万人。工程兵司令部是一个叫修治京城所的机构。投入这么人力来维护,外城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城墙上有很多马面(城墙突出部,形似马面)、战棚(临时搭建的掩体)、女头(城墙上凹凸的矮墙),城门外还有瓮城,用来保护城门。下图是宋代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中的插图,从中可以看出城墙的形制和防御设施。


宋代的城门长啥样,《清明上河图》里就画了一座城门。

内城在《东京梦华录》里叫“旧京城”,也就是唐代汴州的州城。在宋之前的五代时期,有多个王朝在这里定都,直到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时期,才扩建了外城,也就是新京城,相对而言,内城就是旧京城了。
外城和内城共同拱卫着的就是皇宫了,也叫大内。后面我们再详细介绍。

从图上可以看出,东京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东京城是城套城,外城、内城加宫城。外城周长40多里,外面还有一圈护城河,叫“护龙河”。护龙河宽10多丈,绿化搞得很好,两岸都种植了杨柳,岸边还砌了墙,主要是怕大家不小心失足落水;外城是东京最重要的防御工事,有专门的工程兵部队负责修缮,叫作广固军,编制竟然有20个营(指挥),将近1万人。工程兵司令部是一个叫修治京城所的机构。投入这么人力来维护,外城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城墙上有很多马面(城墙突出部,形似马面)、战棚(临时搭建的掩体)、女头(城墙上凹凸的矮墙),城门外还有瓮城,用来保护城门。下图是宋代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中的插图,从中可以看出城墙的形制和防御设施。


宋代的城门长啥样,《清明上河图》里就画了一座城门。

内城在《东京梦华录》里叫“旧京城”,也就是唐代汴州的州城。在宋之前的五代时期,有多个王朝在这里定都,直到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时期,才扩建了外城,也就是新京城,相对而言,内城就是旧京城了。
外城和内城共同拱卫着的就是皇宫了,也叫大内。后面我们再详细介绍。
作者:cgq198028 回复日期:2022-06-19 08:46:18
前年,我专门去了一趟开封,寻找北宋东京的遗迹。期间参观了皇宫、金明池(水军操演基地)遗迹,开封府、包公祠、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等景点。北宋皇宫原址就在现在的开封龙亭公园内。

有意思的是,龙亭公园里有一座潘湖和一座杨湖,这对历史上著名的冤家就以这种方式继续对峙着。抛开文学作品不说,按照史籍的记载分析,把杨老令公阵亡的责任都推给潘美,确实有点不公平,他甚至不是主要责任人。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太大了,就像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中国人对那段历史的认知,至于正史上怎么记载的,反倒没人关心了。
说回北宋的皇宫,据记载,北宋皇宫周长五里,原来是唐代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的府衙。推翻了唐王朝,建立五代第一个王朝后梁的朱温就做过宣武军节度使。所以,他当了皇帝之后,汴州就成了国都,他的府衙也成了皇宫。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描述,皇宫的正门叫宣德门,共有五座大门,金钉朱漆,城门楼上覆盖琉璃瓦,金碧辉煌。宣德门两侧还有两个阙亭,宫阙里的阙指的就是这种阙台。大门前面还摆放了拒马叉子,现在军事禁区的门口还有这种东西,不过材质都换成钢铁了。大门两侧的便门叫左右掖门。下图是我在开封拍到的宫城模型。不过大门两侧好像少了左右掖门。

至于皇宫内部的布局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免得大家看着头大,挠出头皮屑来也摸不着东南西北。我对照过《东京梦华录》和其他文献的记载,也看过宋代《事林广记》中的宫城布局图和今人根据文献记载所画的示意图,差别很大,仍然理不出头绪来,索性就不钻牛角尖了。下面是事林广记中的图和今人的图,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照着看。



不过,在《东京梦华录》关于大内的记载中,有两个场景很有意思。一个是官家吃饭的时候上菜的场景。首先在上菜的必经之路上,有成列的禁卫军封路,不许闲杂人等来往。上菜的时候,有个负责吆喝指挥的人,称为“拨食家”;至于负责传菜的服务员,称为“院子家”。服务员们身穿紫衣,右手托着用绣龙的黄罩衣盖着的食盒,左手提着红罗手帕。这样的食盒一次有10多个,也就是说,官家一顿至少要吃10多道菜;这还不算完,还要准备20多个金瓜形状的食盒,但这20多道菜不一定用得上,是预备官家临时要求加菜的,称为“泛索”。这么算下来,北宋的官家一顿饭要预备大约40道菜,排场够大。
另一个场景在皇宫的东华门外。这里形成了一个专门供应宫廷的集市,漂亮衣服、金钗玉镯、水产野味、鲜花水果,应有尽有,而且都是稀罕物,高档货。品种丰富,你要想马上点一二十种下酒菜,当时就可以凑齐。当然,那价格也贵得离谱,毕竟是服务高端市场的。据孟元老说,刚刚上市的瓜果蔬菜,一对竟然可以卖到三五十贯,后宫的妃嫔们还抢着买。要知道,宋代底层百姓一天的收入不过一两百文钱,一个月也就三五贯,贵人们为了尝个鲜,就要花掉穷苦百姓将近1年的收入。在《东京梦华录》里看到这段记载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孟元老有点夸张吧,后来仔细想想,还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有意思的是,龙亭公园里有一座潘湖和一座杨湖,这对历史上著名的冤家就以这种方式继续对峙着。抛开文学作品不说,按照史籍的记载分析,把杨老令公阵亡的责任都推给潘美,确实有点不公平,他甚至不是主要责任人。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太大了,就像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中国人对那段历史的认知,至于正史上怎么记载的,反倒没人关心了。
说回北宋的皇宫,据记载,北宋皇宫周长五里,原来是唐代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的府衙。推翻了唐王朝,建立五代第一个王朝后梁的朱温就做过宣武军节度使。所以,他当了皇帝之后,汴州就成了国都,他的府衙也成了皇宫。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里描述,皇宫的正门叫宣德门,共有五座大门,金钉朱漆,城门楼上覆盖琉璃瓦,金碧辉煌。宣德门两侧还有两个阙亭,宫阙里的阙指的就是这种阙台。大门前面还摆放了拒马叉子,现在军事禁区的门口还有这种东西,不过材质都换成钢铁了。大门两侧的便门叫左右掖门。下图是我在开封拍到的宫城模型。不过大门两侧好像少了左右掖门。

至于皇宫内部的布局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免得大家看着头大,挠出头皮屑来也摸不着东南西北。我对照过《东京梦华录》和其他文献的记载,也看过宋代《事林广记》中的宫城布局图和今人根据文献记载所画的示意图,差别很大,仍然理不出头绪来,索性就不钻牛角尖了。下面是事林广记中的图和今人的图,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照着看。



不过,在《东京梦华录》关于大内的记载中,有两个场景很有意思。一个是官家吃饭的时候上菜的场景。首先在上菜的必经之路上,有成列的禁卫军封路,不许闲杂人等来往。上菜的时候,有个负责吆喝指挥的人,称为“拨食家”;至于负责传菜的服务员,称为“院子家”。服务员们身穿紫衣,右手托着用绣龙的黄罩衣盖着的食盒,左手提着红罗手帕。这样的食盒一次有10多个,也就是说,官家一顿至少要吃10多道菜;这还不算完,还要准备20多个金瓜形状的食盒,但这20多道菜不一定用得上,是预备官家临时要求加菜的,称为“泛索”。这么算下来,北宋的官家一顿饭要预备大约40道菜,排场够大。
另一个场景在皇宫的东华门外。这里形成了一个专门供应宫廷的集市,漂亮衣服、金钗玉镯、水产野味、鲜花水果,应有尽有,而且都是稀罕物,高档货。品种丰富,你要想马上点一二十种下酒菜,当时就可以凑齐。当然,那价格也贵得离谱,毕竟是服务高端市场的。据孟元老说,刚刚上市的瓜果蔬菜,一对竟然可以卖到三五十贯,后宫的妃嫔们还抢着买。要知道,宋代底层百姓一天的收入不过一两百文钱,一个月也就三五贯,贵人们为了尝个鲜,就要花掉穷苦百姓将近1年的收入。在《东京梦华录》里看到这段记载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孟元老有点夸张吧,后来仔细想想,还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作者:cgq198028 回复日期:2022-06-20 12:29:00
开封清明上河园内的复古建筑“十千脚店”,在《清明上河图》中位于虹桥桥头。


作者:cgq198028 回复日期:2022-06-21 18:18:01
今天,我们来说说东京的河道。开封被誉为“北国水乡”,河流、湖泊密集,不逊于江南水乡。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贯穿东京城的河流有4条:汴河、蔡河(惠民河)、五丈河(广济河)、金水河(天源河)。其中,金水河是东京居民重要的生活用水来源,其他3条河则是重要漕运航道,供应东京百万人口所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汴河。汴河连通江淮,把南方的粮食物资运往东京,一年运输的粮食达600万石,而蔡河、五丈河只有60万石。
下面是开封周围的水系图和开封城内河道的勘测图。


一次,吴越国王钱俶(chù)拜见宋太祖赵匡胤,送给赵匡胤一条珍贵的腰带。宋太祖不以为然地说:我有3条宝带,跟你这条不一样。你还是自己留着吧。钱俶好奇地问:能否让我开开眼界呢?宋太祖意气风发地答道:我这3条宝带就是汴河、蔡河、五丈河。赵匡胤之所以如此看重这3条河,是因为这几条河道是东京的生命线,关系到国家安危,也可以说是整个宋王朝的命脉所在。
当时的东京城和周边地区集中了几十万禁军,加上禁军家属,这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口了。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一大家子,大小官员及其眷属、随员,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生,市民,僧侣道士等宗教界人士,来往的客商,出差公干的公务人员,赶考的士人,等等。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仅仅东京城内外,人口就不下百万。这么多人要吃饭,没有漕运供给,是无法想象的。
光有运河还不行,还得有船。你看《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中,汴河上穿梭往来的客船、漕船(货船),舳舻相接,非常繁忙。宋代的船舶装备了先进的平衡舵,操纵起来更加轻便灵活。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宋代的私船可以载粮食一千六百多石,换算成现在的重量单位,大概90吨。正是因为有了发达的漕运和先进的造船技术,才能维系东京这个超级大都市的正常运转。
下面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客船和漕船。客船狭长,航速快,开有很多窗户,船头船尾还搭了遮阳棚;货船圆短宽,没窗户,船底平,吃水浅,载重量大。


在东京的河道上,有几十座桥梁,方便人们通行。除了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虹桥,还有一种平桥,这种低平的桥一般的船舶是无法通过的,只有一种名叫“西河平船”的特殊船舶才能通行。东京著名的州桥和相国寺桥都是这种低平的石桥。在州桥的西面,停靠着两艘船,船头立着几杆巨大的铁枪,岸边有3条铁链,到了晚上,就把铁链固定在铁枪上,在河面上形成三道拦截索。大家能否猜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下面是开封周围的水系图和开封城内河道的勘测图。


一次,吴越国王钱俶(chù)拜见宋太祖赵匡胤,送给赵匡胤一条珍贵的腰带。宋太祖不以为然地说:我有3条宝带,跟你这条不一样。你还是自己留着吧。钱俶好奇地问:能否让我开开眼界呢?宋太祖意气风发地答道:我这3条宝带就是汴河、蔡河、五丈河。赵匡胤之所以如此看重这3条河,是因为这几条河道是东京的生命线,关系到国家安危,也可以说是整个宋王朝的命脉所在。
当时的东京城和周边地区集中了几十万禁军,加上禁军家属,这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口了。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一大家子,大小官员及其眷属、随员,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生,市民,僧侣道士等宗教界人士,来往的客商,出差公干的公务人员,赶考的士人,等等。常住人口加流动人口,仅仅东京城内外,人口就不下百万。这么多人要吃饭,没有漕运供给,是无法想象的。
光有运河还不行,还得有船。你看《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中,汴河上穿梭往来的客船、漕船(货船),舳舻相接,非常繁忙。宋代的船舶装备了先进的平衡舵,操纵起来更加轻便灵活。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宋代的私船可以载粮食一千六百多石,换算成现在的重量单位,大概90吨。正是因为有了发达的漕运和先进的造船技术,才能维系东京这个超级大都市的正常运转。
下面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客船和漕船。客船狭长,航速快,开有很多窗户,船头船尾还搭了遮阳棚;货船圆短宽,没窗户,船底平,吃水浅,载重量大。


在东京的河道上,有几十座桥梁,方便人们通行。除了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虹桥,还有一种平桥,这种低平的桥一般的船舶是无法通过的,只有一种名叫“西河平船”的特殊船舶才能通行。东京著名的州桥和相国寺桥都是这种低平的石桥。在州桥的西面,停靠着两艘船,船头立着几杆巨大的铁枪,岸边有3条铁链,到了晚上,就把铁链固定在铁枪上,在河面上形成三道拦截索。大家能否猜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cgq198028 回复日期:2022-06-22 10:31:05
客船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