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0:36:37

这是我前几天骑行的路线图。自从上次《骑行回老家》完成之后,胆识和见闻都有所增长,总想着有机会再骑一次更远一点的路程,同时骑行的路线更换一下。这次行动大方向还是往老家县城骑行,然后再回来,不过这次是要把两地的四个火车站串起来,看一下沿途的景物,顺道打卡。中午在县城小叔家唠唠家常,吃饭休息一会,然后返程。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5:31:35

上次骑行结束后,买了一个水壶架自己安装上,这样除了放置小打气筒占用一个水壶架位置外,还能有一个放一瓶水。这几天天气太热了,我骑行的这天中午温度是38℃,近期不能再进行远距离骑行了,容易中暑,一个人也没有照应的。
上午还没有那么热,一气直接骑到开发区。开发区的道路是真的宽,非机动车道很宽,连绿化带都宽的有些夸张。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5:43:17

这个看上去像个贝壳的大门,应该是太阳能德州小镇。感觉挺好玩的,打卡。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5:47:28

这里距离德州东站不远了,歇一歇。因为骑行较远,随车带着补车胎的小工具,还带着一个电话手表,这样家人能够通过定位知道我到哪里了。平时上下班骑行的时候行头很简洁,没这么啰嗦。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5:51:12

到达高铁站旁边的联运汽车站,看上去很气派,接驳的公交车比较多,平时不太关注这里。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5:52:52

还真的有非机动车道直通高铁站,不错不错,那就继续骑行进站。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5:57:08

打卡地点:德州东站。
突然感慨了一下,已经好久没有坐火车出行了,感觉因为疫情,火车和铁路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无比期待回到2019年之前的种种生活。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6:02:52

完成一个小目标,从家出发到德州东站的路途已经完成。好了,推车子上马路牙子,开始吃早饭。 早晨在家里地下室拿了1瓶水,在小区门口买了一个火烧,1块钱。吃个火烧,喝几口水,继续前行。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6:38:56

开发区地广人稀,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放松,空气也好。人少,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在这样的路上骑行,感觉这条路只属于你一个人。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6:43:05

打卡地点:丁东水库。
水库蓄水面积7平方公里,总库容5000万立方米,引水水源为黄河水,是鲁西北最大的人工湖。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6:48:16

水库里的水碧绿澄清,很好看。风吹着水面带起水波阵阵,还看到了野鸭子在湖面嬉戏。本想沿着湖边路骑行一圈的,地图上一看这一圈要12公里,为了赶路,果断放弃。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6:55:17

从丁东水库出来下一站前往平原东站,位置在王凤楼镇。先沿着国道G513骑行一段路,这段路跟京沪高铁挨着,能感受到高铁呼啸而过的冲击波。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01:40

太热了,要在路边树下歇一歇。出门到现在就一瓶水,没敢喝完。然后沿着省道S323骑行,最后跟着导航穿过村子的小路,看到村子里的牌子,脑海里瞬间浮现出小时候经常听过却从没到过的那些村名,比如:曹塘坊、戴庄、小陶、刘智毛……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08:26

最后穿过这几个村子的时候,路线经常穿越铁路线。这次时间刚好赶上过麦,本地区小麦收割已过大半,这边的情况是小麦收割完毕之后立马种植夏玉米。机器播种,然后抽河水或者井水浇地。不远处还有蔬菜大棚,想必这个时候大棚里的温度极高吧。农业是生存根本,饭碗一定要端牢。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15:04

路遇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离老远我就推车到路边让着它,村路太窄,安全第一。发展到现在,过麦已不再费时费力,三两天而已。家里嫌麻烦的干脆直接在地里就把麦子卖了。量好地亩数,今年价格好,1500元一亩,什么也不管,有人直接把麦子割走了。愿意多卖点钱的收回家自己晾晒然后再卖麦粒,应该收入多一点。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24:27

现在早已没有了场院,也就是打谷场,只能在公路上晾晒,也算一大特色吧。我小时候在村里上学时过麦期间还放假呢,不叫暑假,就叫麦假,秋天收玉米还有秋假。那时候收割麦子前前后后得小一个月。先从场院的准备工作开始,除草,平整,泼水,压实,收割小麦,运输,脱粒、晒麦粒、堆麦秸垛、麦粒装袋、拉回家入仓囤、等等吧。晚上还得看场,蚊子咬的那叫一个给力。那时候时间概念不强,真的是日出而作日落可能还不息。
感觉那时候离大自然很近。处在社会发展变革时代的我们赶上了收麦这一农业劳作的发展与进化,只能感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33:48

这个村子外有一个池塘,本地叫做“湾”,种植的莲藕。小时候我们村也有湾里种植莲藕的,后来不种了,再后来湾里就没有水了。小时候放学去湾边偷个荷叶什么的感觉好厉害,要是能搞到莲藕简直就是人才,那时候物质匮乏,生吃莲藕的滋味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现在的荷叶鸡什么的感觉他们的荷叶总那么不正宗,不知道为什么。北方水面少,孩子们学的诗歌什么的“莲叶何田田”“误入藕花深处”只在课本上,缺少身临其境的美感。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38:47

休息地点,高铁线下。芦苇真是个厉害植物,有水的地方就有。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39:45

这片小麦已经收完,远处是一小片油葵,还有劳作的人。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41:51

打卡地点:平原东站。 没什么好介绍的,除了等着载客的就是私家车接人的,太热了,拍完照赶紧走人,行程已近半。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43:54

从平原东站去王凤楼镇路过一地,经查是德惠新河,河里没有水了,人们直接下河摸鱼了。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46:35

王凤楼镇,凤凰塔。

记得以前有题字人的名字落款的,现在没有了。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50:07
热的我直接在镇上超市买了2瓶水,一瓶一口气喝完,另外一瓶带着。接下来还要骑行15公里去县城小叔家。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52:47
平原县城有个琵琶湾公园,可以一逛。

公园西侧的仿古城楼。

公园西侧的仿古城楼。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57:29

城墙上镶嵌有古人的书法“龙门”。
张飞鞭打督邮闯祸,被官兵捉拿,刘、关、张三人连夜从古平原郡城东南隅水门逃生,后来刘备当了平原县令,又当了蜀汉皇帝,他当年出逃的水门被誉为龙门。然而,这只是一个邈远的传说。
明朝平原知县周汝观正式命名水门为龙门,万历二十四到二十七年之间,将书法精品“龙门”二字刻石,并镶嵌在城墙外水门额之上,同时,作《酹平原相史公》诗,续载明朝《平原县志·艺文志》,留下了“群豪新庆龙门御”的诗句,从此,平原县建成了一座完整的龙门建筑。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19 17:58:40

公园北门。中石题 几个字是不是很眼熟? 欧阳中石的字,各处好多。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20 08:30:40

然后来高中母校看一看,平原一中。以前的时候校名是横着排列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竖着排列的了,我感觉这个不应该变化才对吧,变化又能带来什么呢?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20 08:37:07

平原站。建筑风格跟现在的高铁站比还算有特色的。德式风格四面坡屋顶建筑,始建于1910年,果然有些年头了。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20 08:44:31

县城北部的崔家庙千佛塔。东距津浦铁路仅10米,塔身为八棱柱形,四面有窗,全高26米,青砖砌壁,七级节次,上下匀称,蔚然秀观。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20 09:26:51
计划的骑行四个站的路程还差最后一个站就完成了,加油吧。剩下的路程从崔家庙千佛塔出发直到德州站。路线沿着铁路线,骑行省道S101。由于天气太热了,我不敢经常下车休息,怕失去骑行的动力,实在累了歇一歇马上走。手心里全是汗,车把上的防滑硅胶在汗水的滋润下都打滑了……
既然选择了,就去完成它。
既然选择了,就去完成它。
作者:天天守护者 回复日期:2022-06-20 09:32:24

最后这段路沿途景色乏善可陈,沿着铁路线快到德州市这片区域才有了种植桃子的,当地号称万亩桃园。不同的季节可看桃花,摘桃子什么的。这个省道是单个方向上一个机动车道的,比较不安全,以后少走这个路,还是幸福大道105国道副线那边双车道的宽敞。
最后到达德州站,打卡完毕,回家。
本次路线大致如下:从家出发--德州东站--丁东水库--平原东站--平原站--德州站--回家。
全程116.3公里。